盛世娱乐

以案说法
 
揭开隐藏在美味小龙虾背后的猫腻
 
日期:2013年10月23日    作者:徐丹    字号:

    每年的七八月,正是小龙虾鲜香肥美的季节,街边路旁随处可见“麻辣小龙虾”、“十三香小龙虾”的招牌,其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然而,有些“美味”小龙虾的背后却暗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日前,嘉定区检察院依托“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平台,查办了一起在小龙虾中违法添加罂粟壳的案件,由此揭开了 “鲜美”小龙虾背后的猫腻……

一顿宵夜惹出祸端

    这起案件的侦破颇具戏剧化色彩。

    孟志卫是嘉定区一家火锅小吃店的小工,负责给火锅做些配菜。由于小吃店兼做小龙虾生意,他也负责烧制厨师调制好的小龙虾原材料和配料。

    6月23日晚上10点多,经过一天的工作,大伙儿都有些疲惫。店里还剩下十来斤烧制好的小龙虾没有卖掉,店里的老板便招呼店里的员工吃起了小龙虾当宵夜,算是犒劳大伙儿一天的辛苦工作。小龙虾肉质紧实,麻辣鲜香,几个人闲聊着竟也吃了八九斤之多。酒足饭饱之后,大家打起精神来继续工作,一直忙到凌晨时分才打烊。

    一天工作后,本应十分疲累的孟志卫这天却精神十足,便与店里另一个打杂工卢立冰骑上摩托车一起出去兜风。此时已近凌晨3点多,路上只有两人骑车闲晃。在经过一个路口时,巡逻的民警和联防队员拦住两人,进行例行检查。

    检查中,民警发现两人有些反常,一般人在深夜时分总会有些疲惫之态,然而孟志卫却显得异常亢奋。于是,民警便将两人带回了派出所做尿检。而当尿检报告出来的时候,孟志卫和卢立冰两人都傻了眼。报告白纸黑字,清楚地写道:吗啡成分检测呈阳性。

    孟志卫当即对着民警大呼冤枉,可是这检测结果却写得明明白白,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岔子?

小龙虾的秘密

    为证明自己的清白,孟志卫仔细地回忆前一天的情景:当天晚上除了在隔壁拉面店吃了碗牛肉汤面,就是和店里的几个伙计吃了几斤小龙虾当宵夜……想到这里,孟志卫突然想到,会不会是小龙虾有问题?他以前就听人说过,做火锅或者小龙虾的时候,放些罂粟壳可以调鲜味,莫非是自己吃下了放有罂粟壳的小龙虾?

    想到这里,孟志卫赶忙向民警反映了他的想法。警方意识到这可能是一起食品安全事故,就立刻将相关信息向食药监部门进行了通报。

    第二天一早,相关部门即对该店的小龙虾汤料进行了检测。果不其然,这竟是一锅“含毒”汤料,从中检测出了罂粟碱、那可定和蒂巴因等成分。孟志卫等人怎么也没想到,在自己店里吃个宵夜,竟然稀里糊涂地“被吸毒”了。

    小吃店的厨师贺才华、林昌文很快到案。他们交代,为了使小龙虾味道鲜美,的确在汤料里放了罂粟壳。两人于今年3月在网上发布消息与人合作经营小龙虾直至案发,短短几个月,便拿到了一万多元的利润。他们本来以为,放入可以提鲜味的罂粟壳能让小龙虾卖得更好,却不曾料到,这“罂粟小龙虾”会让他们带上手铐。

    公安和食药监部门在对贺才华、林昌文等人经营的餐馆进行行政处罚的过程中,发现汤料中添加的罂粟分量较大,已经涉嫌犯罪,通过与检察机关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信息共享平台,移送了该案件的资料。

    面对嘉定区检察官的讯问,贺才华和林昌文对自己在小龙虾内添加罂粟壳的事实供认不讳。日前,嘉定区检察院以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对犯罪嫌疑人贺才华、林昌文提起公诉。

    检察官点评:民以食为天,老百姓们的餐桌安全事关民生民利。近几年来食品安全事故频发,染色馒头、打蜡橙子,这些恶性事件不光牵动着老百姓的神经,也引起了各执法部门的高度重视。本案中,犯罪嫌疑人贺才华和林昌文为了招揽生意,故意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罂粟壳,已经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该案的查处体现了“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信息共享的平台的积极作用。餐馆小工因食用“罂粟小龙虾”表现异常,被夜巡民警发现而案发。经公安和食药监部门查处,通过“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信息共享的平台移送到检察机关。

    检察官介绍,“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信息共享平台,是为了解决检察机关查办行政执法机关查获的涉嫌犯罪的案件过程中,信息“慢一拍”难题而搭建的一个监督平台。这起案件的案发伊始,有关部门就将这起案件的相关信息录入了平台,检察院侦监部门在案件侦查阶段提前介入,引导侦查人员取证,提升了案件办理的质量和效率。

    (文中人物为化名)

 

 
 
 
 
 
盛世娱乐-盛世娱乐开户-盛世中华娱乐城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的屏幕分辨率和6.0以上版本的IE来访问本站
备案号:沪ICP备060250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