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有车一族的队伍越来越壮大,拥有车辆的家庭不在少数,而有的家庭甚至拥有数辆车。走进小区,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地下车库、地上车位、道路两边停满了汽车,更时不时有各种车辆进出小区。车辆密集程度丝毫不亚于公共马路。
近期,虹口区检察办理了多起由小区内车辆行驶及停放引发的案件,针对该类案件,检察官们认真地进行梳理分析,为居民区交通安全提出建议。
[案例一]
停靠车辆阻挡视线,刹车不及撞人致死
2014年7月15日上午,在虹口区广粤路某小区内发生一起重大事故。六旬左右的男子李全旭刚从住宅楼大门走出时,就被一辆白色金杯牌面包车撞飞,重重地落在地上,当场死亡。
事故目击者是准备去接被害人上班的司机王先生。据王先生回忆,事发当天下着大雨,他驾驶着小轿车来到被害人所居住的小区。几分钟后,一辆白色面包车驶进了小区,沿着小区道路往前开,并在通道尽头掉头,随后往回开。突然,随着刺耳的急刹车声,王先生看到一个黑影从面包车前飞出,他立即下车查看,发现被害人李全旭被撞倒在地,躺在血泊之中不省人事。
王先生立即拨打110与120,随后肇事司机秦武被警方带至派出所。而李全旭被送至医院,但终未能醒来。后经法医鉴定,李全旭因被车辆撞击致颅脑损伤而死亡。
案件被移送至虹口区检察院审查起诉后,承办检察官发现,肇事车辆系经非法改装的面包车。据车辆安全技术状况检验报告书认定,该车不符合国家《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的标准。面对检察官,秦武交代,自己改装车辆是为了多拉一些货物,车辆也没有按时年检。出事时,他进入小区想要调头,当他调完头准备驶出小区时,车前方被停靠在住宅楼一侧的越野车挡住视线,未能及时看到从楼内走出的被害人,导致刹车不及撞了人。
日前,虹口区检察院以涉嫌过失致人死亡罪对肇事司机秦武提起公诉。
[案件点评]
在本案中,被害人李全旭的死亡令人扼腕。原本应该乘着公司派来的接送车辆上班去的他,却在刚走出住宅楼的一瞬间随着一声刺耳的急刹车命赴黄泉。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是一辆进入小区内调头的改装车。
回看整个事故经过,可以发现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小区内停车不规范。一般来说,小区内若在路边停放车辆,应停于远离住宅楼一侧,以此减少居民从车尾或车头走出的概率。而在本案中一辆白色越野车停于3号楼楼门一侧,被害人走出住宅楼大门时,势必要经过该车辆,而该越野车车身刚好挡住了肇事司机的视线,使得肇事司机不能及时发现从车后走出的被害人;二是肇事车辆系改装车辆。本案中为了装载更多的货物,肇事司机私自将车辆进行了改装。每一辆车在出厂时都经过严格的安全测试,每一个参数的设计都围绕“安全”二字,任何一个参数的变化、零件的缺损都会使车辆的安全指数降低。本案中的肇事车辆经过改装,经鉴定制动系统不符合国家相关规定标准,在雨天路滑的情况下,更不能够及时有效刹车,导致了惨剧未能及时避免;三是小区未能对进出车辆进行有效管制。案中,肇事车辆进入小区内是为了调头,而非小区内部业主的车辆,却依然能够进入小区,这对小区内的交通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
针对此,检察官建议相关小区物业,加强对车辆进出的管理,减少无关车辆的进入。同时,对小区内车辆的停放也要进行合理的规划与管理,切勿让小区内停放车辆成为行车死角的制造者。
[案例二]
货车小区内倒车,九旬老太命丧车轮
2014年7月28日,对于二十岁刚刚出头的王向军来说是黑暗的一天。这天,王向军的女儿突然生病,他急忙送女儿去医院看病。从医院回来后,王向军在小区内倒车时,一名年过九旬的老太被他碾压在车轮之下。自此,他的人生多了一道抹不去的阴影,他为此深深地自责着。
王向军是一个来自安徽的农民,在上海做着水果生意维持生计,平日里住在虹口区万安路某小区内。7月正值夏日酷暑,王向军开始做起了卖西瓜的生意。每天一早,他便开着货车载着满满的西瓜到宝山一些居民区集中的地方卖西瓜。事发当天,他将女儿送回家之后,便准备开车去卖西瓜,车上载着一吨重的西瓜。
发动货车后,他看了看后视镜,确定车后没有特别情况后便松开刹车开始倒车。车子倒到一半时,他感到车子颠簸了一下,便下车查看情况。然而,眼前的景象让他脑子一片空白,只见一名老太倒在了货车的前轮与后轮之间,现场惨不忍睹。
“车子压到人了!”王向军内心惊恐不已,立即拨打了110与120,并在原地等待警察与医生的到来。然而,被害人终因伤势过重离开人世。王向军随后被赶来的民警带回派出所。
很快,案件被移送至虹口区检察院。刚二十出头的王向军面对检察官以手掩面,悔恨不已。他哽咽着告诉检察官,当天他在倒车时,真的已经认真看过反光镜与后视镜了,确认没有人才开始倒车,未曾想到车后竟还有一个老太。如果自己的货车装有倒车雷达或是倒车提醒,又或是有小区保安帮忙指挥一下,也许惨剧就不会发生。接受检察官讯问时,王向军还提到,卡车晚上是不能开进小区的,更不能停放在小区,但白天可以进入。事发当天,他为了更方便将女儿送回家,便将卡车开进了小区。
事情发生后,王向军后悔万分,他的家属竭尽全力替他赔偿被害人家属。然而,再多的悔恨与赔偿也不能挽回一个逝去的生命。日前,王向军被虹口区检察院以涉嫌过失致人死亡罪提起公诉。
[案件点评]
本案中,年过九旬的老太在小区内被正在倒车的货车碾压致死。认真分析该起事故,可以发现在这次事故中有以下值得关注的地方:一是肇事车辆是一辆载着一吨重西瓜的卡车,而它被允许进入小区,并在小区内倒车;二是被害人是在肇事车辆倒车时被轧死的,由于货车未安装倒车雷达,也没有人在现场指挥,司机未能发现车后有人;三是被害人是一名九旬老太,高龄的被害人在危险预判、反应速度上都较弱。
关于此案,检察官建议,小区应根据实际情况加强对进入车辆的管理。如果小区本身道路空间较小或居住的老年人较多,诸如卡车、大客车等大型车辆的进入会极大地威胁小区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同时,即使大型车辆被允许进入小区,在其倒车、拐弯时,保安也应密切关注并加以指挥,防止因视觉死角导致事故发生。
[案例三]
小区停车起争执,保安业主大打出手
2014年3月18日晚上7时许,虹口区霍山路某小区内两名男子扭打在一起,其中一人是小区保安刘达力,另一人是业主吴林。只听吴林一声惨叫“我的手!”双方停止了互殴。吴林很快拨打了110报案,而刘达力则待在了原地等待警察的到来。警方很快来到现场,将刘达力带回了派出所,同时将吴林送去了医院。经鉴定,吴林的左手第四掌骨完全性骨折,构成轻伤二级。
是什么让小区保安与业主拳脚相向?案件移送至虹口区检察院,承办检察官审查后发现,引发二人大打出手的导火索竟是小区的停车问题。
事发当天,吴林下班开车回家。进入小区后,他发现小区内道路两边的临时车位已停满了车,剩下的空位都是固定车位。一番纠结下,他决定临时“借用”一下别人的车位。然而,就当他开始倒车入库时,小区保安刘达力走了过来,让他不要停在这里。
“我就停几个小时,之后会开走。”吴林向刘达力解释道。然而刘达力态度非常坚决,“一分钟也不能停”。几番争执后,两个人互不退让,摩擦也不断升级。吴林打开车门想下车与刘达力争论,然而却被刘达力一脚踹倒在地上,很快两人便厮打在一起。最终吴林被刘达力打伤。
日前,虹口区检察院以涉嫌故意伤害罪对刘达力提起公诉。
[案件点评]
与前两个案例有所区别,本案的起因是小区内停车纠纷。小区内车位该如何分配才能合理,对车辆停放该如何管理才能令业主满意,这些问题都随着私家车的迅速增多而出现。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内,虹口区检察院就受理了4起因停车纠纷发生的故意伤害案件。
为更好地减少小区停车纠纷,检察官建议小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予以解决。第一,合理安排小区内的公共区域,科学规划停车位;第二,对于一些车位紧张的小区,要更加科学地进行管理,比如采取错峰停车等措施。
[检察官说法]
随着经济的发展、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普遍的交通工具。然而,在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汽车的同时,小区内的车辆行驶、停放问题也更加令人头疼。
检察官认为,此类问题可大致分为三个方面,包括车辆进出、车辆行使以及车辆停放。也正如上文中所列举的案例,这三个方面均有可能出现或大或小的问题,问题轻者造成矛盾冲突,问题严重者则危及生命。
对此,检察官建议:一是小区管理者应充分考虑小区内业主的实际需求,合理运用小区公共面积,规划小区停车区域。二是物业公司要加强对进出车辆管控,避免外来车辆及大型货车出入小区;三是加强小区内车量停放的管理,避免业主因没有车位而乱停车的现象,当遇到车辆倒车、掉头时,保安应进行必要的指挥;四是业主要注意在小区内的行车安全,减速慢行、仔细观察、礼让行人,切勿将车辆停在影响通行的位置。
(文中人物系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