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充“富二代”,空手套白狼。日前,一名90后诈骗犯罪嫌疑人徐某,被长宁区检察院以涉嫌诈骗罪依法提起公诉。法院当庭宣判,依法判处徐浩博有期徒刑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五千元。
徐某1990年出生在贵州农村,父母务农之余也做点小生意,家境虽不算富裕也算得上殷实。职高毕业后,徐某一个人来沪闯荡,他先后在多家公司工作过,但时间都不长。
徐某曾在一家俱乐部担任会员信息管理员,因此结识了一些家庭富裕的年轻男女。“那个圈子就这样,大家都想认识更多的有钱人。”徐某说,作为管理员,俱乐部里有什么样的活动他都第一个知道,也有权选择通知哪些人参加。会员们大多跟他关系不错,渐渐地,他也混进了这个“富人圈子”。
陪着“朋友们”吃个饭就上万元,换辆车又一百多万元,圈子里纸醉金迷的生活让他迷失了自己,他渐渐地忘记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对着那些“朋友”,他这样介绍自己:母亲是韩国人,会14种语言,父亲是香港人,在美国经营房地产生意,在上海有四套房子。
刚开始吹嘘,徐某还有些不自信,但他看到几乎没人起疑,便胆大起来。“富二代”的招牌亮出去,“配套资金”也得跟上。此时已是2011年8月,徐某辞去之前工作,进入一家汽车装潢公司工作。虽然收入不菲,但距离“富二代”的要求还相差甚远。为了快速获取“经济支持”,徐某准备另辟蹊径。
小花今年20岁,家世平平,但性格活泼,人缘颇好。眼看好朋友们都陆续有了男朋友,为了让小花也“寻找到自己的春天”,一个朋友帮她在知名婚恋网上注册了会员。不久,小花就认识了化名为乔泰熙的徐某,当晚便约了见面。当徐某驾驶着一辆黑色保时捷出现时,小花不禁怦然心动。
两人交往后,一次,徐某在小花面前连声叹气。小花再三追问得知,徐某经营的公司资金周转出现问题,但得不到家人的支持。“我跟我爸吵翻了,他要我回香港继承家里的生意,我不肯,他就冻结了我的银行卡。”徐无奈的说道,“不过没事,我会自己想办法的。”
眼见男友如此心焦,小花爽快地将身上4000元现金全给了徐某。徐某不断推辞,但抵不住小花的执意。“我一定会还给你的。”徐某的保证让小花甜在心头。此后,徐某屡屡提到自己缺钱,而小花为帮男友一把,便将一张银行卡给他,并定期往里面存钱。虽然徐某从未归还借款,但他每次约会都会开豪车,“家”里也装修豪华,着实使小花坚信男友是个有实力的人。就这样,在半年间,小花陆续借给徐某近2万元。
小晴认识徐某是通过手机交友应用。今年年初,从四川来沪的小晴闲来无聊,便打开手机交友应用,摇一摇,寻找正在附近的人。这一摇,便结识了徐某。
第一次见面,徐某开来一辆兰博基尼。小晴眼前一亮,这是个有钱的主儿。在与徐某聊天后发现,双方竟有个共同的朋友,这让两人更觉得亲密。面对小晴,徐某同样以乔泰熙的化名介绍自己,并称自己目前是一家大型汽车改装店的股东,每天营业额近百万。得知小晴在找工作,徐某拍着胸脯说“交给我了”。
与小晴相识没几天,徐某就开始原形毕露。他以生意出问题、资金周转不灵等为名,向小晴先后借款近万元。“我根本想不到他堂堂一个‘富二代’会来骗钱。”事后,小晴如是说道。
到案后,徐某对自己罪行供认不讳。为了让女孩们相信自己的“富二代”身份,徐某用骗来的钱租住了一套月租金近万元的豪宅,他还不时向有钱的“朋友们”借豪车赴约。徐某认为,这些被骗的女孩子也是虚荣心作祟,自食其果。“她们跟我在一起,甚至每次都主动借钱给我‘度过难关’,不也都是为了我‘富二代’的光环,贪图豪车豪宅。”
【检察官点评】
“这起案件是一起典型的以婚恋交往为托辞,通过伪造身份,达到行骗目的的案件,此类案件近年屡屡发生。”长宁区检察院检察官说,“此类诈骗为何频频得手?涉案各方都应反思。”
本案被告人徐某,年纪轻轻,本应挥洒青春、为前途拼搏。然而,他非但没有把幸福生活建立在个人努力的基础上,反而希望通过花言巧语的欺骗得到这一切,逐渐在金钱中迷失自我,越陷越深。他的教训值得当下年轻人反思。
同时,被害女性大多刚满20,社会经验尚浅,缺乏判断能力。她们被徐某虚拟出来的“富二代”身份所迷惑,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盲目借出钱款,被骗钱财又深受感情伤害。在此,检察官提醒广大青年男女,网上交友要谨慎,不能因为一些表象而轻信他人言辞,避免上当。婚恋交友类中介也要严格把好审核关,认真核实会员信息,严格遵守婚恋交友中介的准则,切勿被不法分子钻了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