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普通的口香糖在三个骗子的连环套下变成了贵重的化工原料,单颗竟卖出了100元的天价,受害人转眼被骗1万元。黄浦区人民检察院以涉嫌诈骗罪对三名犯罪嫌疑人依法提起公诉。近日,法院开庭审理了此案,最终判处被告人皮某和赵某拘役五个月,罚金1000元;被告人邓某拘役四个月,罚金1000元;三名被告人退赔被害人1万元人民币。
精心策划骗局
现年46岁的皮某与涉案的另一对夫妻赵某、邓某是同乡,也是远房亲戚。2012年4月,经事先预谋,三人决定用口香糖冒充化工原料的方式来上海行骗,并制订了详细的诈骗计划,包括怎样设套引人上钩,每个人分工如何,说什么台词。按照角色分配,赵某负责搭识行骗对象并扮演“贵重化工原料”的买方之一,邓某扮演“贵重化工原料”的所有者,皮某则扮演另一个购买方。预演妥当,三人即开始付诸行动。
连环套从搭讪开始
年过半百的倪女士是本案的受害人。她没有想到的是因为一次搭讪,自己被步步诓入连环陷阱。今年4月12日,倪女士在汽车站买好一张到通州的长途汽车票,此时,一名30多岁男子的上来搭讪,对方询问倪女士是否要去通州,路上能否帮个小忙,而作为回报他可以让倪女士免费搭车。有所警惕的倪女士当下表示需要查看对方身份证。
这时,又来了一名中年男子,他也表示要去通州,倪女士觉得一个人搭车不安全,于是提议中年男子也可以顺路搭车。30多岁的男子同意了,并表示自己的证件和车都还在单位,不如一起过去取。自以为保险的倪女士不知道,自己在售票处买票时已被赵某和皮某盯上,他们二人一路尾随倪女士,赵某看时机成熟便上前搭讪,而皮某则在倪女士犹豫的当下顺势出现,让倪女士慢慢落入陷阱。
闹市上演行骗重头戏
来到了赵某口中位于繁华街边的某幢“单位”大楼,赵某随手指了指楼下的一辆奥迪车,说道“我的车。我现在上去拿证件,你们在这里等一下”,于是进了大楼。
这时,已在此处等候多时的邓某出场,她佯装问路,说自己要去送一批染衣服的化工原料。皮某适时在一旁插话,说他老婆也是做服装生意的,能不能看看这个染料。于是,邓某拿出一粒所谓的绿色染布凝胶,告诉他们这么一粒小东西要卖98元,还是通过关系搞到的。皮某当即拿出100元“买”下一粒。
邓某走后不久,赵某就出现了,看到皮某买下的那粒“凝胶”后就说,“我知道,这个很贵的。”当即用200元从皮某手中买了下来,并表示有多少要多少。于是,皮某和倪女士就帮忙为赵某追赶刚才路过的邓某。
很快,邓某就被“找”到了。皮某当即提出要以100元一粒的价格买下全部的“凝胶”,但临付钱时,却称钱不够,并提出希望倪女士垫付,可以将“凝胶”先放在倪女士这里,等自己还钱时再拿走。已然相信这一幕的倪女士不仅拿出了身上所有的钱,还去银行取了钱,将总共1万元人民币借给了皮某。而拿到钱,三个骗子就趁机逃之夭夭。倪女士左等右等,皮某始终没有出现,这才察觉自己可能上当,便立即报案。经鉴定,所谓绿色染布凝胶其实是普通的口香糖。
检察官点评:本案中,三名骗子精心设套,巧妙地利用被害人贪图小利的心里,设置种种“巧遇”,使原本心生警惕的被害人放下戒备,步步落入圈套。而这种骗局看似精妙,仔细推敲还是能看出漏洞百出。在此,检察官提醒广大市民,天上掉下的往往不是“馅饼”而是陷阱,只要不为所谓“利益”所惑,不论骗子的骗局再精妙,就不会轻易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