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婚恋网站发展迅速,成为一种颇为流行的新型交友方式。网络神秘的面纱下,许多单身汉被套上华丽光圈:企业高管、富二代、青年才俊……然而在光鲜的表面背后,常常隐藏着丑陋的目的。一些不法分子假借 “爱情”名义,不断挑战法律和道德底线。长宁区检察院的检察官就从曾经办理过的多起网络婚恋诈骗案件入手,揭开 “爱情骗子”美丽的画皮。
“企业高管”连骗六名女白领
哈佛毕业海归派,家境优越开公司,开着宝马奥迪车,年轻高薪来征婚……陈某在交友网站中就是这样一个条件优厚的“征婚者”。
今年3月11日凌晨,年轻女子方琳 (化名)到派出所报案称,其通过某婚介网站认识的“富有”征婚男士闻浩,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骗走她6万余元。公安民警随即展开侦查,发现与方琳有着类似经历的被害人竟不止一位。 3月11日下午,民警成功抓获了正在银行取款的犯罪嫌疑人闻浩。
到案后,这名26岁的男子对实施诈骗的行为供认不讳。“闻浩”真名叫陈某,是来自浙江海门的一个无业青年,与他吹嘘的哈佛学历不同,陈某仅仅初中毕业。
陈某交代称,为了在婚恋网站吸引异性,他专门为自己设计了一个留学美国回国创业的背景。这一招还挺管用,很快就有几个女孩主动和他在QQ上攀谈起来。但是,要确立恋爱关系,就必须从虚拟回到现实中。于是,陈某租来宝马、奥迪车,开始了与女性的频繁“约会”。感受着陈某幽默、风趣的谈吐,坐着豪车出入咖啡厅、酒吧……年轻女性觉得终于找到了“金龟婿”,恋情发展迅速。
在赢得女方的青睐和信任后,陈某真正酝酿的戏码上演了。他谎称做生意的担保金还有一个缺口,想借钱填补;发生了交通事故,要借钱垫付医药费;公司资金周转不畅,想借钱应对;母亲得了癌症,急需救命款……借口繁多,花样百出。而为了向“白马王子”表达爱情的坚贞,在他“危急时刻”,女孩们纷纷倾囊相助,走进陈某编织的诈骗陷阱。更有痴情的女孩,为了帮助情郎度过难关,甘愿将自己的房子做抵押,向银行贷款来给陈某“调头寸”。
经查, 2008年至2011年3月间,犯罪嫌疑人陈某化名闻浩,冒用某实业公司董事长的身份,与6名年轻女性以谈恋爱为名,编造虚假事由,骗取6个女孩钱款共计81万余元。
而被害人方琳报案时,说了一句话耐人寻味的话:“原本是想找寻爱情,找个值得信赖的依靠,却被物质追求蒙蔽了双眼,自己反而成了被捕获的猎物。”
谎称高额投资诈骗700万
今年38岁的黄某尽管身材矮小,其貌不扬,学历只有小学,但在交友网站上,他却摇身一变,成为“高富帅”。
2011年,黄某在某婚恋交友网站网上注册了网名“相濡以沫”,以“美籍华人”身份和女网友徐某在网上聊得颇为投机。见徐某对自己着迷,“相濡以沫”趁机表示,自己的一个朋友入选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内阁,并负责各国投资项目,近期将在新加坡投资巴拿马运河,资金起点是100万美金,投资回报率是6倍。
徐某听后果然心动,就让“相濡以沫”帮忙投资,不但拿出自己15万元积蓄,还从朋友处借了690万元装在红色拉杆箱里,在约定路口交给了接头人。“相濡以沫”则承诺,在2011年12月,不但归还本金,还送上1800万元的“红利”。
然而,拿到钱后的黄某就人间蒸发。徐某只好报警。和徐某一样选择报警的还有另一名女子林某。她向警方报警称,自己的同居男友涉嫌诈骗,并提供了男友的真实姓名是黄某。
林某表示,她与黄某通过某婚恋交友网站结识,后来感情升温,开始同居。同居期间,黄某不但住在林某房屋中,一应开销全由林某承担,还向开口向林某借钱。有一次,林某发现黄某出去带回一个红色拉杆箱,自此,黄某不但立即还了自己8万元,还出手阔绰,这让林某起疑。于是,林某偷偷登陆了黄某的QQ账号。从聊天记录上,林某发现种种迹象表明黄某可能涉嫌诈骗,便立即报案。
经长宁区检察院审查,2011年10月,犯罪嫌疑人黄某化名“相濡以沫”在某婚恋交友网站以婚恋交友为名结识被害人,并声称有高回报投资项目,鼓动被害人进行投资,最终骗到700余万元。日前,因案情重大,市一中院开庭审理了这起诈骗案。
检察官点评:
检察机关在办理多起网络婚恋诈骗案件中发现,犯罪嫌疑人都是通过在某婚恋交友网站发布虚假身份信息,假冒企业家或者富家子弟,以婚恋交友为名,搭识多名女性被害人,借口公司缺少周转资金或者采用鼓动被害人进行高回报投资等方法,大肆骗取钱财,涉案金额累计人民币近千万元。
不难看出,上述案件中犯罪嫌疑人都在网上“设置”了一个金光熠熠的虚假身份,而这种颇具迷惑性和吸引力的身份,无疑给犯罪者寻找作案目标提供方便,也反映出婚恋交友网站在会员审核、信息安全和预防诈骗宣传等方面存在一定缺漏。因此,检察机关建议婚恋交友网站进一步严格内部操作规程,加大网络诈骗防治,探索更为全面有效的实名认证,在客户信息安全方面建章立制,加强诈骗防范宣传工作。
在此,检察官也提醒广大年轻男女,面对网络对面的陌生人,应保持一定的警惕心,切勿被网络交友中那些金光熠熠的“外衣”迷惑了眼睛,赔了感情又付出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