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费高昂、没有发票、不准拍照,网友相约在此吃过饭后就再也联系不上……就是这家位于闵行区的咖啡店,它让二十余名到此消费的顾客都感到“有些蹊跷”。这家小小咖啡店背后到底有怎样的玄机?
网上交友未料遇上“托儿”
去年11月下旬的一天,湖北小伙小东在网上结识一个网名叫“可可”的女子。一周后,当“可可”提出想和小东见面时,小东欣然同意。
小东记得那天是12月1日,晚上7点左右,小东见到了“可可”。见面后,“可可”就提出到处走走,两人边走边聊。不一会,小东就跟着“可可”来到路边的一家咖啡店。两人在包厢内坐下后,服务员马上把菜单拿来,当小东刚开始看菜单时,“可可”已经点菜了。小东记得“可可”点了两份牛排、一份果盘、 4份零食、一杯奶茶和一杯果汁。
“菜很快就上了,这当中可可说要接电话,离开了一会。”小东向闵行区检察院检察官回忆,“那些菜一共780元,菜一上完,服务员就让我买单了。”
小东买完单后,“可可”就回来了,不过“可可”没吃几口就说饱了,小东也觉得那家店的菜不好吃,两人没多久就离开了咖啡店。一出店门,“可可”称自己还有事与小东分道扬镳。小东本以为“可可”对他不感兴趣,便有些心灰意冷,不料第二天在QQ上收到了“可可”发来的消息。
“可可说,对我印象还不错,可以考虑谈恋爱,还说那天是她生日,希望我陪她。”小东告诉检察官,他看到消息后很高兴,马上就答应了可可,两人相约见面。于是,12月2日晚上5点多,小东就带着蛋糕和玫瑰来到了相约的地点,“可可”提出想去前一天去的那家咖啡店,理由是那是两人初次约会的地方,她想重温幸福的感觉。小东当然没有拒绝,而这一次,照样又是可可点菜。
“那天她先点了两份牛排、一份果盘、一壶茶、一扎红酒,一共1350元,后来又点了两扎红酒,最后走的时候还点了一瓶红酒说要带到KTV。”小东记得,他先后用现金、刷卡的方式,支付了近3600元。
吃完饭后,小东和“可可”一起准备离开,突然,“可可”说落了东西,又折回咖啡店。此后,小东就再也没等到“可可”归来,也无法联系上她。直到今年1月,小东才在朋友的提醒下意识到自己被骗了,急忙向警方报案。
与小东的“后知后觉”相比, 20岁的上海小伙阿哲则还算是“精明”。今年1月7日,阿哲向警方报案,称自己被骗了。在阿哲的叙述中,他的经历和小东有些相似,同样是在网上结识了一名女子,相约见面后便被女子带到同一家咖啡店消费。
阿哲记得,那名叫“安雅”的女子点了一杯咖啡、一份牛排,一个果盘以及两三份零食,一共花了近500元。阿哲对价格有些咋舌,要求看账单,结果发现账单上写着:牛排198元/份、果盘98元/份,咖啡每杯30元,零食每盆30元。
“那些东西很难吃,肯定不值那么多钱,而且他们还没有发票。”阿哲对检察官说道。
此时,阿哲就隐隐怀疑“安雅”是咖啡店的“托儿”,走出咖啡店后就没有再理她。之后,阿哲又折回咖啡店,用手机拍下了咖啡店的照片,想要留下证据。这时,两个服务员走出来要求阿哲把照片删了,阿哲仗着服务员对他的手机不熟悉,略施小计保留下了照片,之后便向警方报案。
名酒牛排原来都是便宜货
那么,小东和阿哲去的那家咖啡店到底有何“玄机”?
事实上,从去年10月开始,公安机关就陆续接到多起报案,报案人均表示这家咖啡店存在吊模宰客的情况。根据相关线索,今年1月4日,公安机关抓获了咖啡店工作人员以及涉嫌参与吊模的5个“托儿”。经过审讯,嫌疑人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犯罪嫌疑人陈梅称,这家咖啡店从2012年9月开始营业,本来是她丈夫和几个朋友合伙开的,后来她丈夫出事,店里负责收银的赵辉和另一个叫蒋豪的人就让陈梅参与经营,还说会给她分红。陈梅刚到咖啡店时就常看到有相同的女子带着不同的客人到店里消费。每天打烊后,这些女子就会来找赵辉和蒋豪结账拿钱,提成为20%左右。陈梅觉得这些女子就是“托儿”,但由于每天都领到赵辉和蒋豪给她的“分红”,就没有制止。
根据相关被害人提供的信息,咖啡店里的东西都非常贵: 118元/壶的极品蓝山咖啡、158元/壶的比利时皇家自助咖啡、65元一盎司的轩尼诗XO、98元/份的特制果盘等等。
这些“昂贵”的咖啡、红酒真的值那么多钱吗?
犯罪嫌疑人赵辉告诉检察官,其实店里的咖啡都是用速溶咖啡粉冲出来的;牛排是从批发市场进的,大约30元/斤;红酒是从超市买的便宜红酒,批发价也就二十几元钱一瓶;洋酒也都是超市里买的便宜洋酒。那些所谓的西班牙红酒、人头马XO、轩尼诗XO都只是放在货架上摆样子。
经查,2012年10月到2013年1月期间,在犯罪嫌疑人赵辉、陈梅、蒋豪的管理下,由“可可”、“安雅”等5名女子作为托儿,在咖啡店内,采用网络交友等方式将二十余名被害人带至店内消费,隐瞒真相、以次充好,骗取被害人财物,共计2.7万余元。其中两名“托儿”由于骗得数额较小,已被行政拘留;赵辉、陈梅、蒋豪和另3名“托儿”骗得数额较大,已经涉嫌诈骗罪,检察院日前已提起公诉。
检察官说法:以婚恋名义实施诈骗通常有4种类型,第一种是“网络情人”型诈骗:男性扮成“优质男友”,长期在交友网站上寻觅目标,特别是感情缺失的大龄女青年,假装与她们谈恋爱,随后以投资、炒股等理由诈骗钱财;
第二种是“广撒网”型诈骗:结识众多女性,并同时与她们交往,虚构自己是大公司股东、有多处房产,佯装与她们谈恋爱,编造公司周转急需用钱借钱,通过“拆东墙补西墙”向其他女子炫富,取得信任后继续行骗;
第三种是“冒充政府高官”、“企业高管”、“冒充军警人员”型诈骗:虚构等身份,制造形象光环,骗取女子信任,再编造虚假的投资事项等借口,骗取巨额钱财;
第四种是“酒托”型诈骗:这类团伙组织严密,分工明确,先由男性 “键盘手”冒充美女 “钓鱼”,得手后将 “客人”信息告知 “酒托女”, “酒托女”找理由把客人骗至指定酒吧消费,一晚上要被猛宰数千元甚至上万元。
检察官提醒,要避免上当受骗就要增强防范意识,通过多种渠道验证对方的身份信息。当对方以各种理由借钱时,要高度警惕。同时,要树立正确的婚恋观,不要轻信所谓的 “高富帅”、 “官二代”、 “精英男”。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