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上网“淘宝”已经成为人们喜爱的一种购物方式。但网“淘”在带给我们便利和实惠的同时,也因隐藏着一些漏洞让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日前,闸北区检察院就以涉嫌诈骗罪对一名在网络上卖“假”上网卡的犯罪嫌疑人曹某提起公诉,他在短短11天里竟骗了14人,涉案金额约9000元。
低价转让设陷阱
今年26岁的曹某来沪打工已近6年,他曾做过一家保险公司的员工。2010年辞职后,曹某就以在网上买卖二手电脑、无线网卡等为生。平时卖二手电脑时,曹某常会将电信包月上网卡作为赠品附送给买家,许多客户用下来后感觉这种包月上网卡使用十分便利,就是上网时间不够长,因此经常打电话咨询曹某是否销售时间长一些的上网卡。此时,曹某意识到无线上网卡的销路十分好,便开始留意一些上网卡的销售信息。
一次偶然的机会,曹某无意中在某网站上看到有人发帖,称要转让天翼包年上网卡,每个月150个小时,转让价格为750元。曹某觉得这个套餐很便宜,和包月上网卡的价格差不多,这时,他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为什么不把包月上网卡冒充包年上网卡卖给别人?只要告诉别人,因故转让,要低价售出包年上网卡,肯定有人贪便宜上当。包月上网卡的成本价比包年上网卡要低,如果以包年上网卡的价格卖出包月上网卡,不就可以多赚钱了吗?
就这样,从2012年6月起,曹某在多家二手交易网站上使用假名注册发帖,声称因家中装了宽带,要低价转让天翼3G包年上网卡一张,每个月150个小时,转让价格在700元至750元不等。
曹某所销售的“包年上网卡”到底怎么来的呢?检察官了解到,其实,曹某所谓的“包年卡”也是从网上购买的。他先从网上联系卖家,以每张150元的价格购买电信天翼包月上网卡(一个月2G流量)以及上网设备。同时还以每张10元的价格购买了写有“上海市工商业限额统一发票”的假发票,并在帖中注明转让包年卡“带发票”,增加可信度。
通过上述方法,曹某在短短11天里就骗了14名受害人,涉案金额达9000余元。纸包不住火,最终曹某的骗术还是被揭穿了。
机智顾客破骗局
揭穿曹某骗局的正是被害人苗先生。去年6月底的一天,苗先生在网上看到有人转让一张中国电信3G无线包年上网卡,同时还随卡附赠上网设备、说明书和发票。苗先生觉得这张上网卡价格很便宜,而且有发票说明是通过正规途径购买的,便和转让人“罗先生”联系。
一番讨价还价后,“罗先生”同意以600元的价格转让包年上网卡给苗先生,两人约定在某地铁站见面交易。当天见面后,苗先生就见到了自称是“罗先生”的男子,“罗先生”开门见山,把电信上网设备交给苗先生,并称电信3G网卡已经插在设备里了,苗先生回去以后只要把设备直接插入电脑就可以使用。
苗先生是有备而来,他拿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把“罗先生”给他的上网设备插上电脑,经过试验后,的确可以上网,但是苗先生在网上却查不到这张电信3G网卡的套餐情况。苗先生觉得有些奇怪,他当即拨打了上海电信的电话咨询,电信客服告诉苗先生,他所使用的是浙江的上网卡。
“我当时觉得这个卡可能有问题,就问‘罗先生’怎么回事,但是‘罗先生’告诉我这个卡只有外地才有。”苗先生向检察官回忆,“然后,他就拿出发票给我看,我想有发票总归是没什么问题的了,所以就相信了他,给了他600元钱。”
完成交易后,苗先生就回家了。可让苗先生没想到的是,他回家后用刚买来的上网卡上网,才下了几部电影,系统就跳出“余额不足”的字样,到了第二天更是完全不能连接网络。
苗先生觉得不对劲,急忙打电话给“罗先生”,“罗先生”则解释称:“可能是设备不好用,重启上网设备就可以。”苗先生按照提示操作重启后,仍旧不能上网,他立刻向“罗先生”要求退货。
“我说要退货,‘罗先生’马上就同意了,我本来还觉得他挺爽快,但是后来再打电话给他,想和他联系见面地点时间的时候,就再也打不通他的电话了,他的电话停机了。”苗先生告诉检察官,发现自己上当后,他就开始在网上重新搜索同类型的信息。很快,苗先生就发现一条信息与“罗先生”发布的转让信息十分相似。
苗先生觉得发布这个帖子的人说不定就是“罗先生”,于是苗先生就更换了一个手机号,与发布信息的人取得联系。通话后,苗先生发现对方的口音、声音与之前与他交易的“罗先生”十分相似,苗先生更加肯定了自己的怀疑。苗先生假装对转让的网卡感兴趣,与对方相约见面交易。然而,在交易前,苗先生就先向警方报案,随即等待买家前来交易。见面后,苗先生发现对方果然就是“罗先生”,他马上将他扭送至公安机关。
经过检察官讯问,这位“罗先生”坦白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就是曹某,以及他“狸猫换太子”的行骗伎俩。日前,闸北区检察院已经以涉嫌诈骗罪对曹某提起公诉。
检察官提醒:当下,网络购物日益受人欢迎,不仅因为这种方式省去了路途奔波,更因为价格便宜,相信有不少人都有过在网上“淘”到物美价廉货品的经历。但是,网上层出不穷的骗局也让人防不胜防,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消费者贪图便宜的心理,滥竽充数,以“假”乱真,甚至买来假发票给自己出售的货品“贴金”,让消费者“放心”。消费者在购物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有信誉的商家,仔细甄别商品信息,不要轻信非正常渠道购入没有任何保障的产品,免遭不必要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