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线人”,大家也许会想到一些影视作品中角色,这些“线人”配合警察,提供情报,将功补过。23岁的袁文(化名)就对影视作品中的这些情节深信不疑。
为寻求刺激,袁文沾染上了毒瘾,从此沉迷于毒品的世界不能自拔,但他抱着一丝侥幸,幻想着一朝成为“线人”,可以逃避法律的惩罚。当袁文想方设法终于结识掌握“线人”的“警察”后,却没想到自己踏入的是一个陷阱。
想当“线人”逃避惩处
袁文想当“线人”的愿望许多朋友都知道。2012年4月,在朋友阿辉的牵线搭桥下,袁文终于如愿以偿地见到了“国家保密部门领导”李诚(化名)。在袁文迫切地表达了自己想成为一名线人的心愿后,李诚勉为其难地表示,虽然袁文不符合他们部门线人的需要,但他还是会尽力为袁文争取一个机会。
经过几天的等待,袁文接到了李诚的电话,称线人的事情已办妥,今后如果袁文出事,会有人来保他。不过,李诚也提出了要求,因袁文并不符合线人的条件,所以需要一些钱打点。为了当上“线人”,袁文很快就将10万元交到了李诚的手中,请他帮忙打点。
救儿心切花钱消灾
自以为有了“线人”这一“免死金牌”,袁文就开始放心大胆地吸食毒品,其结果,一个月后因为涉嫌非法持有毒品,袁文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得到消息的阿辉和袁文母亲都大吃一惊,袁文的母亲还急忙给李诚打电话求救。
“放心吧,没事的,我们局是国家的特殊安全部门,公安机关无权过问我们的事情,等线人的事情办好了,就可以把人带出来。”电话那头,李诚振振有词地说道,“不过线人的事情差不多要半年才能办好,要现在把他放出来肯定还是要花费一些精力,差不多要40万元。这样,你们先给20万元吧,等人出来了再给另外20万元。”
听到李诚的解释,袁文母亲的心中十分迟疑,但想到儿子被关押在看守所里,多呆一天就会多受一天的苦,还是咬了咬牙,把银行账户中的18万元取出来交给了李诚,并承诺等袁文出来后会将剩下的22万元补齐。
交了钱后,袁文母亲和阿辉焦急地等待着,可袁文却始终没有被释放,联系李诚却都被他以“正在办手续”的理由推脱。3个月后,李诚借口要去香港出差,之后就杳无音讯了。
所谓“领导”竟是骗子
李诚是经由阿辉介绍才相识,失去了李诚的踪影,袁文母亲这才想起追问阿辉相关情况。可令袁文母亲想不到的是,阿辉对李诚的情况知之甚少。阿辉坦言,他也是通过朋友介绍才认识李诚,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李诚家里看到他挂满了与警察的合影,再加上李诚总是故作高深地谈论各种代号和密电,才相信他是国家安全部门的“领导”。
意识到被骗的袁文母亲立马向公安机关报案,很快,这个所谓的“国家安全部门领导”被抓捕归案了。
经查,李诚只是一名待业在家的普通人,由于曾就读于警官学校,所以有不少警察朋友。加上李诚爱吹嘘,经常在朋友面前故作神秘谈论各种“密事”,在结识袁文后,利用他想当“线人”逃避刑事处罚的心理,虚构身份骗取袁文及其家人28万元,挥霍一空后便逃之夭夭。
2013年12月,闸北区检察院以涉嫌招摇撞骗罪对李诚提起公诉,经法院审理,李诚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零2个月。
检察官说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一起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最终以袁文、李诚的双双入狱而收场,而异想天开的袁文不仅没有借助“线人”的身份逃脱法律的惩罚,甚至还赔上了母亲所有的积蓄。
电影并不等于现实生活,事实上,在我国的法律中,并没有任何有关于“线人”刑事豁免权的条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触犯法律必然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在此,检察官希望市民以此案为戒,以法律和道德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做一个守法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