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偶然,苏某接触到“高仿名牌包”产业。为牟取非法利益,苏某辞职决定开网店卖假包,涉案金额达80余万元。近日,奉贤区检察院对涉嫌假冒注册商标罪的苏某依法提起公诉,法院判处有其徒刑八个月,并处罚金4.5万元。
28岁的苏某大学毕业后到一家皮具制品公司工作。由于经常接触皮具,几年下来,苏某在鉴别皮包质量、做工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
一天,苏某在逛街时遇到一个小贩,那人悄悄向他兜售高仿名牌包,品牌包括LV、GUCCI、BURBERRY等。“尽管是高仿的,但这些毕竟都是名牌包,一定很贵吧。”苏某暗想,谁知一问价钱才知道只要500元一个。“这些高仿包质量还是不错的,挎在身上足可以以假乱真。”苏某对这些高仿包产生了兴趣。
于是,苏某立即向小贩表示想进货,对方则表示需要到他们的网站上订购。赚钱心切的苏某被利益冲昏了头脑,在网上一下子订购了200多个仿真的名牌包。为此,他辞去稳定的工作,将卖假包当作了发财致富的“好门路”。
为掩人耳目,苏某开了一家皮具店,一楼卖正规箱包,二楼则放着假的名牌包。当顾客来店内挑选箱包时,苏某就会悄悄向他们推销假名牌包,进价500元的假包卖800元,获利丰厚。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苏某卖假包的行为被群众举报。公安机关突击检查,将犯罪嫌疑人苏某抓获归案,并查获扣押100多件假冒名牌的箱包皮具。经查,苏某倒卖的假冒箱包皮具涉案金额达80余万元。
检察官说:本案中,被告人苏某为牟取非法利益,不惜辞职卖假包,触犯法律终获刑。检察官指出,制假售假行为不仅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侵害知识产权,更严重损害消费者的权益,尤其是涉及食品、药品、服装、鞋帽等假冒品牌的日用消费品。一些制假者为降低成本使用或掺入有毒有害原料生产加工,可能危害人体健康。
为此,检察机关进一步加大打击制假售假犯罪的力度,充分利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相衔接的平台,加强对行政执法活动的监督,从监督中及时发现和移送刑事犯罪线索,从严惩处。同时,通过舆论宣传,提升广大消费者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辩别假冒商品的能力,提高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抵制假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