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检控申科副科长王春燕,初看上去就像一个领家大姐,也许正是这份普通的外貌,抑或是十几年控申岗位工作的经历,她说起话来总是和颜悦色,没有什么检察官的架子,让人不禁生出一种亲近的感觉。当听到要给她写个好故事时,她腼腆地说:“我哪有什么好写的,这么普通的一个人,做的也一直是本职工作,去写别人吧!”
问起她办过的案子时,她就像打开了话匣子一样,滔滔不绝的讲了起来,多年前的案件当时的情形、当事人的情况、她做了哪些工作她都能活灵活现地讲出来,仿佛案子还在她眼前。这些案件中,有许多被评为区里、市里、甚至是全国的优秀案事例。
听着她如数家珍般讲着案子,我忍不住打断了她:“听说你还获得过好几次立功嘉奖的荣誉,你所在的科室也连续四届被授予‘全国文明接待室’的荣誉是不是?”
“是的。”
“那这一点也不普通啊。”
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当谈到去年年底时候办的一起13人不服法院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判决的刑事申诉案时,她告诉我:“这个案子的申诉人中,有的妻儿都在这个厂工作,被恶意欠薪7个月,有的家有残障的丈夫和女儿,全家经济收入仅靠其一人打工维持,有的失业在家时,因摔跤造成左手手腕骨折,无力支付住院费用,来院时骨折仍未痊愈,可以说经济状况都非常窘迫。”
“当时我们经过全面审查,认为这个案子的判决并无不当,而且区法院也没有发现欠薪者有可供执行的财产。经过公开听证会我们将这个审查结果对申诉人进行释法说理后,我能明显感受到他们那种失望的情绪。”
“他们是带着信任和希望来到检察院的,我们又怎么能让他们失望而归呢。我和申诉人们始终保持着联系,安抚他们的情绪,以防他们做出过激的行为来,另一方面,开始积极寻求缓解困境的途径和方法。我们联系了人保局等单位,但是他们对此都没有救助途径,那时候年关将近,申诉人们迫切返乡过节的心情牵动着我们的心。不得已,我们上报了分管领导。”
“最后天无绝人之路,我们了解到区法院执行局有救助途径,马上通知了申诉人,帮助他们补齐申请材料。节前,区法院执行局向申诉人发放了一笔救助款,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后来十三名申诉人终于能安稳地回家过个年了。”
我有些奇怪:“所以其实这个案子本来可以很快结案的,但是你又为申诉人们到处奔走忙活了好一阵,为什么要为申诉人做到这种程度呢?”
“因为群众的事情没有小事啊。在每一个来访、每一封来信后面,都可能是一颗焦急如焚的心、一双急需援助的手、一束望眼欲穿的目光。对于倾诉委屈、冤屈的上访群众,我们要把他们的诉求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她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你觉得你喜欢控申这个岗位吗?”我本想问出这个问题,但在看到她在翻看申诉人们送来的感谢信时脸上所洋溢的那种笑容,就没有问出口。那是一种如同孩童般没有办法作伪的幸福的笑容,无需言语来传达,她对这份事业的热爱早就明明白白地写在了她的脸上。
|